如何推动新时代广东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出台相关文件——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通讯员 任宣
用法规制度呵护群众幸福生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协同立法、探索建立地方立法发言人机制……4月7日,广东省2023年立法工作会议发布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梳理了《意见》提到的亮点。
用法规制度呵护群众幸福生活
立法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意见》明确了广东新时代的立法原则要求,包括旗帜鲜明讲政治、恪守 “人民至上”的立法价值取向、紧扣中心和大局、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等。 河北财经网
《意见》还要求,立法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融入每项立法中;必须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抓好民生领域立法,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着力用法规制度呵护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在3月底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省家政服务条例、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这是广东人大为“民之大事”立法的缩影。
为“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立法,也是立法工作的重要原则。《意见》指出,紧扣中心和大局,自觉把立法工作放在党的中心任务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紧扣广东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立法解决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者梳理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发现,今年安排初次审议的法规案包括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条例、广东省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条例、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等,这也是省人大紧扣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加强重大战略法治保障的具体实践。
适时增设部分基层立法联络单位
今年全国两会对立法法进行修改,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立法实践中,如何更加全面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意见》要求,及时修改省地方立法条例等法规,并扩大代表对立法工作的参与,充分听取人大代表对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健全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及采纳反馈机制。同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适时增设部分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更好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
具体而言,在重点领域立法方面,省人大将着眼于广东高质量发展、发展实体经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课题,加快制定和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急需的立法,以法治引领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新兴领域立法方面,省人大将积极发挥地方立法试验田作用,及时跟进了解碳排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立法需求,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规范网络行为以及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在协同立法方面作出了诸多探索。《意见》对区域协同立法相关工作也进行了安排部署,指出将结合实际情况,分区域、分领域,研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协同立法。 张家口新闻网
同时,聚焦环珠江口区域,加快推动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同立法,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围绕制造业当家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产业项目导入、园区开发建设、联合招商引资、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产业共建、产业共强。此外,省人大将指导各地在跨区域生态保护、流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历史文化保护、交通出行、文化旅游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协同立法,推动形成环境保护合力。
探索建立地方立法发言人机制
做好立法工作,关键在人。《意见》明确将加强智库建设,更好发挥立法咨询专家作用,为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
会议现场,21名立法咨询专家获颁聘书。同时,省人大还将探索立法工作人员职务序列改革、表彰奖励等机制,并继续开展立法工作人才评选,到2025年累计评出15名左右地方立法工作领军人才、80名左右地方立法工作骨干人才、200名左右地方立法工作专业人才。
去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中,首次具名对公民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提出的立法意见吸收采纳情况进行反馈,体现了立法对民意的重视。
《意见》指出,广东省人大将探索建立地方立法发言人机制,及时发布立法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同时,重点法规通过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法规主要内容,加强立法宣传工作。 时事要闻网
此外,省人大还将加快推进智慧立法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并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线交流方式,实现立法流程网上运行、法律法规网上可查、基层立法联系点网上可交流,逐步实现立项论证、起草审议、征求意见、报请批准等全流程可网上运行, 以“智慧”赋能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